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我去买几个橘子原文(送橘子的背后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0 10:48:58    

我们都记得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叫做《背影》,或许具体的内容很多人都记得不大清楚了,但还是知道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写父爱的。

《背影》是他从车站和父亲一别两年之后写的,那时候他的的确确是很想念父亲。就教育方面而言,我之前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孩子成年前的最后一课,父亲来教,不言传,只身教,让他看到你的难,这将是他成长中最关键的一课。

虽然人们对车站送别时的场景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一定还记得这句话:“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因为这句话在去年,多次出现在某游戏直播平台的直播间里,特别是一些枪战游戏里面,部分主播为了展示自己的技术,或者是调侃队友,都会说:“我去买几个橘子……”

好了开始介绍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妻周氏,约1869年出生,是个读书人。朱家是书香门第,朱自清是朱家的第一长子,从小就承载着父亲给予的厚望。

朱鸿钧不是一般的大男子主义,这一点是他和儿子朱自清几年不见的重要原因之一,后面我再详细介绍。

严格的朱鸿钧

在课文中,朱自清对朱鸿钧的爱形容的很贴切,在我们当时看来,这只是一种正常的,稍许感人的父爱罢了,却不知以前的朱鸿钧是很少向儿子表达爱的。

当一个男人放下面子,不是长大成熟了,那就是老了,不想再跟命运拼了。

他本是一个读书人,对小时候的朱自清很是严格,那时候科举初废,新学刚兴。他本人不喜欢新学的教学模式,把朱自清送到了秀才、举人那里学习古文和诗词。每天亲自接他上下学,还监督并过目儿子的作文。

要是教书的秀才或者先生对朱自清的作文表示满意了,他便不会多说什么。可若是先生对朱自清的文章删除或者修改了一些,那朱自清就会被训斥,甚至把他的文章烧掉让他重写。

朱自清

虽然这样的做法让朱自清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基础,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严父印象。

朱父的爱也是无言的

要说朱鸿钧不疼朱自清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没有变现在脸上罢了。

在朱自清的散文《冬天》里回忆:“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全家福

朱鸿钧的严父形象并没有让朱自清感到害怕,而是加速了朱自清性格的成熟,很早便可以体会到这种无言的父爱。

就像在《背影》开始的时候所说的:“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什么叫天无绝人之路,当时朱鸿钧的差使交卸了,也就是说他刚刚失业,家里的典当也变卖还了亏空,还是借的钱办的丧事,他已经想到了以后的路了么?当然是没有!他只是安慰朱自清罢了,让他好好在北京学习,不要为生活担忧。

背影

二人同行去往车站,为什么起初朱鸿钧不愿意送朱自清呢?真的是事情忙不想去么?还是放不下面子给儿子说一些嘘寒问暖的话?答案可能是后者,因为他并非是没有时间。不然后来也不会有下文了。

文中说他本来是叮嘱一个茶坊的送朱自清,还再三叮嘱,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在此时,朱父已经放下了面子,虽然对话很少,但的确是一种无言的爱。

父子关系也有破裂时期

朱自清对于朱鸿钧的教育方式是不认可的,所以他刚离开家的一段时间是非常自由并且快乐的。

朱自清毕业以后,进了一所学校做了老师,那朱鸿钧呢?已经准备开始养老了。

1921年朱自清扬州任省立第八中学教务主任,拿了工资会把一半交给朱鸿钧,以示孝心,但是朱鸿钧并不满意。一是不满意朱自清现在的职务和薪水,二是不满意他就给自己一半的钱。

于是朱父在小妾的挑唆下,利用自己与校长的私交,直接让学校把朱自清的工资送到家里以补贴家用,而不让朱自清支配自己的工资。

和妻子武钟谦

这让朱自清自己的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妻子武钟谦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子,平常喜欢笑,但是因为朱父的原因,她渐渐变了。朱自清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小家就完了。

当着公公和媳妇儿之间的罅隙可能已经酝酿了很久,朱自清下决心离开家的念头同样也是纠结很久才决定的。

父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等二人有心修补的时候,朱鸿钧已经迟暮。

《背影》诞生是关于父亲的一封信

朱自清离家让朱父气愤不已,这个大多数小孩儿离家出走后父亲的第一反应差不多,首先是不敢相信:这小子翅膀硬了啊,敢离家出走了哈!有种就别回来!

然后就是各种生气,男人生气和很多女人不一样,有的两个女人之间生气能一辈子不说话,可男人隔一段时间气就会消很多。

谁知道这朱自清一走就两年,1923年朱自清回家一次,但与父亲的关系仍未好转。朱自清认为自己没错,朱鸿钧也认为自己没错,双方“冷战”,朱自清从此也就不怎么回家了。

背影

后来老头子想儿子了,给他写了一封信,里面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本就有着血脉亲情,朱自清看到这行字眼,瞬间泪目,思念之心烘燃。自己还未尽孝道,父亲便提大限将至。

于是彻夜不眠,回想起父亲当时送他上车站的情景,提笔,《背影》出。

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