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苏州盘门的简介(苏州盘门三景,历史悠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8 10:53:56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是吴都的八座城门之一,现存的盘门为元代(1351年)重建。

地处大运河畔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三景,一衣带水,浑然一体。


瑞光塔,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遭受太平天国战火,仅存砖砌塔身。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复宋塔建筑风貌。


瑞光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盘门第一景。


朱元璋题赞词“大智力人,性定心方。稳首陵穹,脊骨纯钢。瞑目而逝”。由明代崇祯年间的名臣文震孟,题“太祖高皇帝御制瑞光塔赞碑”,以隶体书写全文。


1978年,在瑞光塔砖砌塔心中发现的“真珠舍利宝幢”,现藏苏州博物馆,为苏博的镇馆之宝。宝幢通高约123厘米,自下至上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宋代工艺之精致,金银珠宝之精美,同类中绝无仅有。


盘门,水门、陆门两门平行,为元明清三代修建完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水陆古城门,盘门第二景。


沿着登城坡道登上盘门


陆门,有内外两重,两重城门之间构成瓮城。瓮城内周长约177米,城墙高约8米。


城门上挂有“水陆縈迴”的匾额,水路与陆路在此交汇,水门与陆门盘互交错。


水门,在陆门南侧,也由相距约5米的内外两重城门组成,有水闸、木栅设防。




水关桥,位于水门外。


出水关桥,就是横跨古运河的吴门桥,盘门第三景。

吴门桥,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得桥名。初建于北宋,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单拱石桥,桥身全长约60多米,拱券净跨16米,高约10米,依旧可扬帆走船。

一条有些弯斜的水道直通水城门,是古城城外的船只往来必经之关隘。


盘门城上的将军楼,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历代多有修缮,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苏州两千多年来江山易主、改朝换代,盘门依故。


水陆城门上都建有巨大的闸门,用吊闸的绞盘进行提升或关闭,控制往来的行人和船只。


城门上俯视古运河上吴门桥,近在咫尺。


题小诗一首《苏州盘门三景》:

吴门桥下过帆船,水陆双门锁故关。

宝幢瑞光一塔在,临河照影两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