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顶真是什么意思简单理解(高中修辞知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6 10:21:59    

修辞学习

在此只介绍修辞格。

(一)比喻

比喻也称作打比方,是利用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根据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方面的情况,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1. 明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等。

例: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2. 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 借喻。本体和喻体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个空头的支票(喻体),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形象的比喻

(二)借代

是不把要说的人和事物直接说出来,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和事物来替代的一种修辞格。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性质特征,使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代指女子),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亭》)

《水龙吟·登建康亭》

(三)比拟

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把一事物拟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格。恰当的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生动,加强文章感染力。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

例: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拟物)。(老舍《龙须沟》)

老舍《龙须沟》

(四)排比

把山歌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词组或句子来表现复杂的意思的修辞格。

(五)对偶

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词组,成双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格,诗歌中又称“对仗”。能使句式整齐对称,音韵和谐优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六)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格。夸张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突出表现主观感受,丰富读者想象。夸张有三种形式。

1. 扩大夸张。例: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2. 缩小夸张。例: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盐工正想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鲁迅《药》)

3. 超前夸张。超前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出现的时间说得比实际早,发展的速度要比实际的速度快。例:没有喝到嘴里,心就醉了。(贾平凹《泉》)

夸张表情鸡

(七)对比

又称“对照”,是把两种性质特点不同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修辞格。运用对比,可突出事物的性质和特点,产生鲜明的对比反差。

例:他大愚,有大智。他大拙,有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余秋雨《都江堰》)

鲜明对比

(八)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的修辞格。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题,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印象深刻的感受。

1.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用“六宫粉黛”来衬托杨玉环的美。

2. 反衬。用相反/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用寺外的热闹繁华来衬禅智寺的萧条冷清。

注意对比与衬托的区别:对比是将相反或者相似的郎中事物相互比照,以表现某种共同的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的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绿叶衬红花

(九)顶真

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修辞格。

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十)双关

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者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作者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