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隋炀帝是谁叫什么名字(一口气看完隋炀帝杨广的一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5 10:23:36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一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

如果让我评选我国古代的“千古一帝”,我会选择这五位皇帝:结束春秋战国混战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框架体系的秦始皇嬴政;统一思想、开疆拓土、北击匈奴的汉武帝刘彻;结束十六国南北朝混战局面、创立三省六部制度的隋文帝杨坚;建立科举制度、修建大运河的隋炀帝杨广;实行摊丁入亩、推行改土归流、设置军机处的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重要的皇帝,他和他的父亲隋文帝杨坚都对我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新秩序。正是由于隋炀帝的文治武功,让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坐享其成,为隋朝的强盛和后来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也正是由于隋炀帝的急功近利,穷兵黩武,加深了老百姓的负担,耗费了隋朝的国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隋炀帝传奇且复杂的一生吧!

一.出身名门,世家大族

杨广来源于世家大族杨氏家族,要想追溯杨氏家族的起源,就要追溯到楚汉相争时期。

杨广的祖先名叫杨喜,在楚汉相争时期被汉高祖刘邦任命为郎中骑都尉,跟随汉高祖讨伐项羽。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自刎,杨喜与王翳、吕马童、吕胜、杨武一起抢夺项羽的尸体,并得到了项羽的左腿。随后,汉高祖册封杨喜为赤泉侯。

从此,杨氏家族依靠项羽的左腿,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了一个十分显赫的世家大族。而杨广正是杨喜的第23世孙。

到了杨喜的第21世孙杨忠的时候,杨氏家族的势力开始急剧膨胀。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名将,为北周的建立和强盛做出巨大的贡献。后来,杨忠被北周武帝册封为随国公,成为了西魏十二府兵大将军之一。至此,杨氏家族开始权倾朝野、叱咤风云的大家族。

568年,杨忠去世,他的儿子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578年,周武帝去世,他的儿子宇文赟即位,这就是周宣帝。周宣帝是一个昏庸无能、荒淫无道的君主。他即位后,北周王朝日益衰落,皇权开始旁落。至此,身为周宣帝岳父的杨坚逐渐掌控了北周的大权。

581年,杨坚逼迫周宣帝的儿子周静帝宇文阐禅让皇位。随后,杨坚称帝,建立隋朝,这就是隋文帝。至此,北周灭亡。

隋文帝称帝以后,册封杨广为晋王,兼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

至此,年仅12岁的杨广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二.起兵灭陈,崭露头角

隋文帝吸取了北周没有重臣辅佐而灭亡的教训,因此,他即位后,开始不断给予其他儿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将来有很大的能力和权势去辅佐太子杨勇。

而杨广是隋文帝最有能力的儿子,也是隋文帝最疼爱的儿子。因此,隋文帝给予杨广很多磨练的机会,让他从13岁开始就担任并州总管,负责拱卫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还派大臣王韶去辅佐杨广。至此,年仅13岁的杨广逐渐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人物。

当时,天下已经经历了将近300年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连年的混战让百姓苦不堪言,统一和和平成为了老百姓的心愿,也逐渐成为了时代的趋势。此时,天下只剩下了南方的陈朝。为了实现统一、结束战乱,隋文帝打算消灭陈朝,统一天下。

588年,隋文帝派年仅19岁的晋王杨广为统帅,率领50万大军攻打陈朝。

在杨广的统领下,隋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横扫了整个陈朝。589年,隋军攻占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俘虏了陈后主陈叔宝。至此,陈朝灭亡。

隋军占领建康以后,下令杀死了陈后主身边的奸臣,安抚百姓,封存府库。至此,杨广逐渐赢得了隋朝上下的美誉和称赞,这也为后来的杨广能够即位称帝积累了大量的威望和人脉。

接着,隋军乘胜进军,陆续占领了三吴、岭南等地区,实现了天下统一。至此,从八王之乱以来、长达300年的十六国南北朝乱世基本结束。

灭亡陈朝以后,隋文帝为了表彰杨广的功劳,册封杨广为太尉。

接着,杨广四处征战,为隋朝的江山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90年,隋文帝让杨广前往江南,任命他为扬州总管,去平定高智慧的叛乱。600年,隋文帝让杨广率军北上,打退了突厥的入侵。

至此,杨广的威望和名声迅速提高,并凌驾于太子杨勇之上。随着威望和名声的提高,杨广想要取代杨勇、成为太子的野心也日益膨胀。

三.弑父杀兄,即位称帝

隋文帝一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子杨勇、次子晋王杨广、第三次秦王杨俊、第四子蜀王杨秀、第五子汉王杨谅。他们的母亲都是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因此,他们都是嫡出,都有机会被立为太子,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不过,581年,隋文帝为了遵守嫡长子继承的法则和传统,立他的长子杨勇为太子,这让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杨广十分不满。

589年,杨广率军南下,一举灭亡了陈朝,结束了长达300多年的十六国南北朝的分裂和混乱局面。从此,杨广拥有了很大的战功,更加不把兄长杨勇放在眼里。至此,杨广逐渐产生了取代杨勇、成为太子的野心。

为了能够得到隋文帝的喜爱,杨广决定伪装自己。隋文帝崇尚节俭,于是,杨广经常穿着旧衣服,还在琴上放上一些尘土,表示节俭;每次隋文帝夫妇来到晋王府的时候,杨广都会让其他的姬妾躲藏起来,自己和正妻萧氏一起到门口迎接;并且,杨广经常给隋文帝夫妇身边的人送礼物,让他们在隋文帝夫妇面前为自己说好话。至此,杨广逐渐赢得了隋文帝夫妇的好感和喜爱。

与此同时,杨勇的做法却是和杨广截然相反。隋文帝崇尚节俭,但是,杨勇却喜欢铺张浪费;独孤伽罗不喜欢男人有很多姬妾,但是,杨勇却不断纳妾,并整天与姬妾寻欢作乐;杨勇不喜欢独孤伽罗让他娶的正妻元氏,而是宠爱独孤伽罗十分讨厌的云昭训。至此,杨勇逐渐在隋文帝夫妇面前失宠了。

随后,杨广取得了杨素、宇文述等大臣的支持,又取得了母亲独孤伽罗的信任,逐渐开展了让隋文帝废除杨勇的阴谋和行动。

600年,隋文帝正式下诏,废除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将他废为庶人。随后,隋文帝立晋王杨广为太子。至此,31岁的杨广正式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604年,隋文帝病重。于是,杨广给杨素写信,让他安排隋文帝的后事和自己登基的事情。不料,这封信落到了隋文帝的手里。隋文帝看到这封信以后,十分愤怒。

与此同时,隋文帝的宠妃宣华夫人陈氏也来向隋文帝哭诉,说杨广调戏她。隋文帝听到这个事情以后,十分震惊。

于是,隋文帝产生了废除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的想法。随后,隋文帝立即下诏,让柳述、元岩进宫,草拟废除杨广、改立杨勇为太子的诏书。

杨广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杨广迅速率军逮捕了柳述、元岩。接着,他又让右庶子张衡把隋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全部打发走。就这样,隋文帝在当天不明不白的去世了。

之后,杨广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立即对他的几个兄弟下手。他假传隋文帝的遗诏,将杨勇杀死;他诬陷杨秀使用巫蛊之术来诅咒隋文帝和杨谅,废除了杨秀一切官职和爵位,把他和他的儿子们软禁在内侍省;不久,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以诛杀杨素为名,发动叛乱,随后,杨广派杨素镇压了杨谅的叛乱,并把他软禁到死,605年,杨谅去世,享年30岁。而秦王杨俊早已经在600年就已经去世了,享年29岁。至此,杨广把他的几个兄弟成功的铲除了。

接着,杨广对隋朝宗室进行了一场大清洗的行动。607年,杨广将杨勇的儿子们杨俨、杨筠、杨嶷、杨恪、杨该、杨韶、杨煚、杨孝宝、杨孝范全部杀死,至此,杨勇一脉基本上绝嗣。

604年,杨广正式即位,年号大业,这就是隋炀帝。

四.文治武功,一代雄主

隋炀帝即位以后,便开始了他文治武功的步伐。他实行了一系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使得隋朝走向了极盛。

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度。

隋朝以前,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220年,魏文帝曹丕根据大臣陈群的建议,设置了九品中正制,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的基本制度。

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埋没了大批的人才,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后来,门阀士族逐渐衰落,庶族逐渐兴起,九品中正制日益衰落。至此,废除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了时代的趋势。于是,隋文帝即位后,下令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即位后,为了满足人才的需求,以及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开始建立以科举制度为标准的选官体系。605年,杨广设置了进士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至此,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了。

科举制度是继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以后,又一个对我国选官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制度。它以考试为选拔官员的标准,选拔了众多的人才,扩大了统治阶层的基础;它为平民百姓进入上层社会提供了平台,缓和了阶级的矛盾,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科举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以后,历代王朝不断对科举制度进行完善和革新,成为了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的选官标准。一直到1905年,清朝统治者才下令废除了科举制度。至此,科举制度才正式退出了我国历史的舞台。

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修建大运河。

隋炀帝即位的时候,中原地区已经经历了连年的战乱,人口流失,土地荒废,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而江南地区经过了南方历代王朝的治理,繁荣富裕,经济发达,逐渐成为了一个“金疙瘩”。

但是,由于交通不畅的原因,江南地区的粮食、钱财并不能够及时到达中原地区。因此,当时的天下迫切需要一条沟通中原地区到江南地区的通道。

此外,当时的天下已经实现了统一,战乱逐渐减少。此时,由于外族不断入侵,河北地区逐渐成为了隋朝的主战场和军事中心。

但是,由于交通不畅的原因,中原地区并不能把军队和粮草及时运到河北地区。因此,当时天下迫切需要一条沟通中原地区和河北地区的通道。

隋炀帝即位后,为了统治的需要,决定在前人和自然河道的基础上,继续修建大运河,并将其彻底完善。604年,隋炀帝在阳渠故道、汴渠故道的基础上,修建了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河);同年,隋炀帝在东汉陈登的基础上,修建了邗沟(沟通淮河和长江);608年,隋炀帝在屯氏河、大河故渎、白沟的基础上,修建了永济渠(沟通海河和黄河);610年,隋炀帝在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的基础上,修建了江南河(沟通长江和钱塘江)。至此,京杭大运河的工程基本上完工。

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它全长2700多公里,从北到南分别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经过了河北地区、中原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江浙地区五个地区,以及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涿郡、洛阳、余杭三大中心,成为了我国古代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也是我国古代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加强了当时的政治中心中原地区与经济中心江南地区、军事中心河北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对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稳定和巩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京杭大运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修建,让运河沿岸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逐渐成为了我国古代的经济中心和主要动脉,一直到清朝后期以后,由于海运、长江运输、京沪铁路的兴起,京杭大运河才逐渐退出我国经济中心和主要经济动脉的地位。

大运河的修建,更是让江南地区和江淮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突飞猛进。一直到今天,江南地区依然是我国最繁荣富裕的地区。大运河修建以后,江淮地区的扬州迅速崛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大都市和最大的城市。

不过,京杭大运河让隋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隋朝元气大伤,成为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也成为了隋炀帝惨遭后世骂名的重要原因。

后世经常会把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作为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原因,实际上,这是大错而特的。原因就是,隋炀帝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巡游江都的话,只需要修建从洛阳到江都的运河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多次一举的永济渠和江南河。因此,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实际上是为了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唐太宗为了抹黑隋炀帝,彰显自己的统治地位,就把巡游江都作为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原因。

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三件大事发展和完善隋朝的官僚体系、法律体系、文化体系、军事体系。

隋炀帝为了统治的需要,设置了殿内省,与尚书省、内史省、秘书省、门下省共同成为“五省”。

并且,隋炀帝将太府寺改为少府监,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将内侍省改为长秋监,将将作寺改为将作监,再加上都水监,形成了“五监”。

与此同时,隋炀帝还下令将左右卫改为左右翊卫,将左右备身改为左右骑卫,将左右武候改为左右候卫,将领军改名为左右屯卫,并设置了左右御卫,再加上左右武卫,共同组成了“十二卫”。

607年,隋炀帝颁布了《大业律》,以此来改变隋文帝时期严酷的法律。至此,隋朝的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另外,隋炀帝还把州制改为郡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了中央集权的体系。

此外,隋炀帝下令兴办学校,恢复了被隋文帝废除的国子监、太学、州县学等教育机构。并且,他还派人编写《长洲玉镜》、《区宇图志》等书籍。至此,通过隋炀帝的一系列措施,隋朝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和教育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隋炀帝的制度改革,揭开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制度体系的新秩序。他与他的父亲隋文帝的制度体系改革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继秦始皇改革以后的另一个重大事件,影响我国封建王朝的秩序和制度长达1000多年。

隋炀帝即位后的第四件大事就是经营西域(今新疆一带),击败吐谷浑。

为了能够经营西域,隋炀帝曾经派兵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接着,隋炀帝把矛头对准了吐谷浑。

吐谷浑位于青海附近,是鲜卑人的后代。608年,隋朝攻打吐谷浑。不久,隋朝大败吐谷浑。随后,隋炀帝设置了西海郡、河源郡、且末郡、鄯善郡四个郡。至此,隋炀帝为经营西域扫除了障碍。

610年,隋炀帝用重大的待遇招待了西域商人,让西域商人免费吃喝,免费住宿。隋炀帝的举措让当时世界各国都对隋朝产生了好感,极大的激发了世界各国人士对中原王朝的向往。从隋炀帝开始,隋朝和唐朝都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成为了我国古代强盛的重要标志。

隋炀帝即位后的第五件大事就是营建东都洛阳。

605年,隋炀帝派杨素负责修建洛阳城。此后,每个月都会有200多万人在洛阳的工地上劳动。一年以后,东都洛阳终于修建完成。

东都洛阳城包括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其中,宫城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百官办公的地方,外郭城是百姓居住的地方。

营造东都洛阳是隋炀帝文治武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奠定了隋唐时期长安、洛阳共同为都城局面的基础,为隋唐都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营造东都也是洛阳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奠定了洛阳再次崛起和繁荣的基础。从此,洛阳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了与长安、扬州、成都并驾齐驱的大都市。

隋炀帝前期,隋朝国力强盛,繁荣富裕,社会发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业盛世”。根据这些功绩,隋炀帝就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五.穷兵黩武,身死国灭

隋炀帝即位的时候,东北的高句丽逐渐强盛起来了。此后,高句丽不仅拒绝向隋朝进贡,还出兵骚扰隋朝的边境。至此,隋朝与高句丽的矛盾日益尖锐。

高句丽地处鸭绿江沿岸,包括今天的辽宁东部、吉林中部、朝鲜北部的地区。但是,辽东原本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却被高句丽占领,这让隋文帝决定征讨高句丽。不过,由于高句丽派人向隋文帝求和,战争才没有爆发。

607年,隋炀帝巡游东突厥,并在东突厥遇到了高句丽的使者。隋文帝知道,如果让高句丽与东突厥联合,一定会对隋朝的边境产生巨大的威胁。不久,隋炀帝让高句丽王高元去隋朝朝见,但是,高句丽王拒绝了隋炀帝的命令。于是,隋炀帝决定使用武力征服高句丽。

612年,隋炀帝进行了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于是,他亲自率领113万大军和200万民夫攻打高句丽。结果,由于隋炀帝指挥失误,隋军被高句丽军打得大败,隋军先遣部队30万大军只剩下2700多人。至此,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以隋军惨败而告终。

613年,隋炀帝决定进行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于是,他亲自率领150万大军攻打高句丽。然而,就在此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造反,并攻打洛阳。隋炀帝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不得不率军救援洛阳,并把征讨高句丽的军事物资都丢弃了。至此,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以隋军失败而告终。

614年,隋炀帝决定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于是,他亲自率领100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不久,隋朝水军在平壤附近大败高句丽军;来护儿在毕奢城大败高句丽军,并向平壤进军。高句丽王十分恐慌,不得不派人向隋炀帝求和。至此,第三次征讨高句丽以隋军胜利而宣告结束。

三征高句丽耗尽了隋朝的兵力、物力、财力、人力,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了隋朝由稳定走向危机的转折点,也成为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除了三征高句丽以外,605年,隋炀帝派刘方攻打林邑,隋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却损失惨重;同年,隋朝将领韦云起率军打败了契丹;608年,隋炀帝派兵打败了吐谷浑;615年,隋炀帝与突厥的始毕可汗激战在雁门。

与此同时,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三下扬州也让隋朝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并且,创建科举制严重损害了士族的利益,让隋炀帝丧失了士族的支持。至此,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611年,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发动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随后,窦建德、刘霸道、张金称、孙祖安等人纷纷起义。至此,隋末农民起义势力日益强大,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逐渐席卷大半个天下。

隋炀帝使用残酷的手段对农民起义军进行了镇压,不久,隋朝陆续平定了卢明月、张金称、高士达、刘元进等人的起义。但是,翟让(瓦岗寨)、窦建德等人却不断打败隋军,壮大自己的势力。至此,隋炀帝不仅没有平定农民起义军,还使得农民起义军的声势更加强大。

613年,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抗杨广。不久,隋炀帝迅速派兵镇压了叛乱。但是,杨玄感起兵却揭开了隋朝上层贵族反抗隋炀帝的序幕。

616年,隋炀帝从洛阳前往扬州。这是隋炀帝第三次巡游江都,也是他最后一次巡游江都。打那以后,隋炀帝再也没有回到洛阳和中原地区。

617年,隋炀帝的表哥、独孤伽罗的外甥李渊在晋阳起兵,反抗隋朝。不久,李渊西征,占领了长安和关中,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位皇帝,并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这个时候,隋炀帝已经彻底“摆烂”了。他让王世充在扬州附近挑选美女,充实后宫,整天寻欢作乐,荒淫昏乱。

晚年时,隋炀帝经常照镜子。他曾经告诉萧皇后:“好头颅,不知道什么刀剑能够斩下它。”不过,为了能够给自己保留全尸,隋炀帝时常把毒药带在身边。

618年,隋炀帝已经心灰意冷,决定不再回到中原。于是,他下令修建丹阳宫(在今江苏南京),准备迁居到那里。结果,这个事情成为了江都兵变、隋炀帝被杀的导火索。

隋炀帝的部下和士兵都是中原人,都想回到家乡,不想留在江南。于是,隋炀帝的另一个表哥、独孤伽罗的另一个外甥宇文化及决定利用士兵的心理,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江都兵变”。

618年,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攻打隋炀帝。隋炀帝兵败逃到了西阁,被宇文化及的士兵抓捕。随后,隋炀帝被叛将令狐行达缢弑,享年49岁。

至此,隋炀帝结束了他传奇且具有争议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