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只羡慕鸳鸯不羡仙全诗(世人皆知“只羡鸳鸯不羡仙”只是原诗句并非如此)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1 10:07:36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文必秦汉,诗必大唐”之说。

如果说前者在后世还有什么争议,那么后者则是毋容置疑,毕竟唐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绝非浪得虚名,在中华文化体系里,唐诗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唐诗,那么中华文化将昏暗无光,毕竟时至如今,唐诗依然是我们现代人要重点掌握的知识,不说别的,单说语文作文,如果篇篇都能引用一些诗句,那么分数自然不会低。

不过在漫长的唐朝中,诗歌流派也有不同的划分,而根据时间则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其中初唐的代表人物有陈子昂,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晚唐则有李商隐、杜牧。

当然唐朝时期诞生的诗人众多,这些提到的诗人只是代表,就拿初唐来说,除了陈子昂外,还有著名的初唐四杰。

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大多蕴涵了南朝浮艳的风格,题材相当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

南朝的宫体诗不是一个空白,而是一个污点。

在南朝宫体诗的影响之下,初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没能跳出圈定的框框,而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纵横、气象恢弘,将文人风骨从宫体诗中解放出来,走向了正道。

在这四人中,又以卢照邻的贡献最大,尤其是他那首《长安古意》,更是被誉为“唐朝的声音”。

这首诗非常长,全诗共计476个字,如果想要将其背下来,显然很吃力,但世人皆知的“只羡鸳鸯不羡仙”便是出自其中,只是原句并非如此,知道的人并不多。

冉冉新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初唐四杰能被划归成一个小团体,他们除了文学造诣一般高之外,致力于将诗歌发扬光大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人生经历,即:

惨,很惨,非常惨。

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在当时而言,这是非常偏远的地方,卢照邻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走出幽州,前往富饶的江南。

为此,他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

读书虽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但却是未来最不可限量的一条坦途,卢照邻的刻苦自然得到了回报,在他十岁那年,卢照邻便远赴江南跟随文学大儒曹宪、经石专家王义方学习。

名师出高徒,卢照邻很快展露出在文章上的天赋,其文学造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到学成之后,卢照邻与无数读书人一样奔赴长安,渴求出仕。

经过数次碰壁,卢照邻得到了朝廷重臣来济的赏识,在他的推崇和引荐之下,卢照邻则成为了照亮长安上空的一颗新星。

唐高宗的叔叔邓王李元裕听闻卢照邻的才华之后,便以宾客之礼邀请他到府中担任典签,这虽然并不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但对卢照邻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毕竟他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名流圈子。

李元裕是个文化人,府中藏书众多,卢照邻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书几乎都读了遍。

当书读得多了,腹中的墨水自然也多了起来,卢照邻的才华,让他再也无法忍受南朝宫体诗的浮艳。

既然如此,他必须要拿起笔来批判,用他的才华拉扯住那一股已经吹了许久的“艳风”。

愿作鸳鸯

人人眼角都是放荡,人人心中都怀鬼胎,这是南朝传下来的诗风。

当然,这并不全怪读书人浮躁,而是社会发展催逼着读书人一起跟风创作,正所谓:贫血而畸形的宫廷生活催生了贫血而畸形的诗歌。

卢照邻要另辟蹊径,必须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令人心腹的文学造诣,于是他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名篇巨作:《长安古意》。

由于这篇诗歌字数实在太多,我们也就不在本文中全部罗列而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动动发财的小手搜一搜。

在《长安古意》中,卢照邻用传统的题材来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绘了长安的现实生活,流露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紧接着,鉴于南朝遗留的浮艳之风盛行,权贵阶层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卢照邻则又对其进行了抨击。

最后,卢照邻则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揭示了人生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人生哲理。

《长安古意》中有这一句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这句诗正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出处,只是被后人改了两个字,以至于不少人觉得自己所熟知的就是原本的诗句。

当然,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完这首诗之后,卢照邻的人生开始走向悲催。

投水自尽

卢照邻在长安文学界声名鹊起,但在仕途上却一直不惊不喜,单单跟着邓王就有十年之久。

后来卢照邻终于出任朝廷官员,被委任为益州新都尉,任期满后,他便在蜀地放浪形骸耍了两年,等回到洛阳后,便被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关进了大牢。

说起来,这还是因为《长安古意》,这首诗中有这么一句话: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武三思觉得这是在暗讽和影射他们武家,便不分青红皂白,将其投入大狱,友人得知之后,便纷纷发挥自己的超能力,最终将卢照邻救了出来。

只是在监狱的日子,让卢照邻染上了风疾,每况愈下的他,还得到了孙思邈的救治。

可在病情好转之时,卢照邻的父亲病故,这则加剧了他的病情,时常卧床养病的卢照邻自然失去了生活的来源,他只能靠友人的接济生存。

病情恶化之后,卢照邻则买了一些田地,开始为自己打造坟墓,等到坟墓挖好之后,他便睡在其中,俨然已经做好了迎接死神的准备。

在病痛的折磨下,卢照邻再也无法忍受,于是他与亲人诀别后,直接跳入了颖水之中,卢照邻就此成为了传说。

卢照邻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或许不止一次叹息,他来世一定要做无忧无虑的鸳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