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海洋中
有一部著作如璀璨的明珠
它就是北宋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
这部作品犹如一座丰富的宝库
闪耀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光芒
蕴含着深厚的科学智慧
今天就和小星一起走进
《梦溪笔谈》的世界
探寻其中的文学魅力和科学奥秘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才
——沈括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人。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其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致力于专心研究自己的科学研究,在天文、政治、历法、历史、物理、化学、数学、考古学、音乐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几乎囊括了当时的人们所能涉及的各个领域,是一个真正的百科全才。
其主要作品有《梦溪笔谈》,记录了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制造,以及社会现象,涉及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生物、化学、考古学、音乐等诸多领域,是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优秀巨著。
梦溪:沈括晚年隐居在润州的田园名为“梦溪园”。
笔谈:沈括隐居后,与朋友断了往来。整日与笔砚为伴,记录过去见闻的奇人异事,研究的各类学问,因此称为《笔谈》。
《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创作的笔记体著作,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大量自然科学成就,影响深远,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全书共17类 609条笔记,不仅记载了石油的开采和用途、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科学理论知识,胆水浸铜法、活字印刷术、分阶筑堰等工程技术发明,还有政治、经济、考古学、书画鉴赏、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内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沈括的智慧
《梦溪笔谈》节选6句
1
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
——《梦溪笔谈·象数一》
译文
月亮本来就没有什么光亮,就像是银丸一样,因为太阳照射它,他才发光。
2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
——《梦溪笔谈·象数一》
译文
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一个球体。这是怎么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亏便可以验证。
3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梦溪笔谈·杂志一》
译文
方术家用磁石摩擦针尖,针就能指示出南方,但是经常会微微偏向东方,不能完全指向南方。
4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梦溪笔谈·杂志一》
译文
在指甲上或碗边上也都可以安放磁针,这样磁针转动更迅速,只是这些东西坚硬光滑磁针容易坠落不如用丝线悬挂的办法更好。
5
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梦溪笔谈·故事一》
译文
唯独用雌黄一涂就抹掉了,过了很长时间仍不会脱落。古人称校勘书籍为铅黄,大概使用这种方法已有很长时间了。
6
土人以雉尾凳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
——《梦溪笔谈·杂志一》
译文
当地人用野鸡尾沾取石油,于是把石油采集到瓦罐中,石油很像纯漆,点燃石油就像烧麻一样。
1、因为基层太过干燥,导致墙面起泡,要用水把基层打湿,保持好湿润度,再批腻子就不会出现起泡现象了。2、因为批腻子太厚导致的,每次批的腻子厚度不可以超过两毫米,如果施工时要求腻子厚度比较厚,可以多批几遍腻子。墙面起泡什么原因?1、基材问题基材问题主要集中在基材水分太高。一是基材本身质量问题“自带”的含
随着入夏,气温在不断升高。今天以上车,打开空调后,小编的汽车的出风口吹出来一股酸味儿,该怎么办呢?今天京小源教你几个除异味儿的小方法,简单实用。首先,我们需要得知异味儿的来源在哪里?空调异味儿的主要来源一般是空调滤芯和蒸发箱,解决方法当然也是从这两个部位入手。第一、更换空调滤芯,有些车主一两年都不换
笔者有个亲戚,她家就是老人所说的“不太干净”,但她家的经济条件却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还是村里第一个盖别墅的。为何说她家“不太干净”呢?因为他们一家都是做生意的,主要是去市场批发各种水果、蔬菜,还有一些市场紧俏的商品来卖。因为常常都是大半夜就出去批发进货了,而等卖完了都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回到家以后
冷冻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梨放在超低温下,就有可能用冰箱制作冷冻梨。如果是在北方地区,由于室外自然环境温度普遍较低,将其放在寒冷的室外立即冷冻就足够了,这样也可以减少电力和能源的消耗,而且必要的时间也比较短。就南方地区而言,由于室外自然环境温度相对较高,不可能达到零下几十度的温度,所以如果你想干燥
煲汤、熬中药为什么都要用砂锅呢?、首先,砂锅、瓦罐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火力比较缓和,而且整个锅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在熬中药时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全面。其次,很多食材药材是含鞣质、有机酸等,如果用铁锅熬制,它们就会和铁锅中的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变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