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烧寒衣是啥意思(被遗忘的寒衣节,有哪些传统风俗和禁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3 08:37:50    

“十月一,送寒衣”,今日农历十月初一,也是我们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

寒衣节,最早追溯于周代,流行于北方。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合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亲人,谓之,送寒衣。

但是现代的朋友们,知清明、中元者甚多,知寒衣节的却寥寥无几。

天气寒冷,满地落叶随风扬。送寒衣不仅是传统习俗那么简单,给在世的人送棉衣、厚衣,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

寒衣节最重要的一点:“尽孝和关爱老人!”这是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重要传统:“孝养父母,天经地义”。

寒衣节由来,你知多少?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中这样描述: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这一天,古代的帝王穿上冬衣,昭告世人冬天的降临,女人们会给家人穿上温暖的衣服。

人们用秋收之物祭拜诸神与祖先,报告这一年的丰收与希望,祈愿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日子依然温暖如昔。

关于寒衣节的传说,有哪些?

1.朱元璋“授衣”传说:

相传明初期,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2.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

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有意思的是,西夏也把十月一当做一个重要的节日。西夏文民族著作《圣立义海》“十月之名义”中记载:

“牧白鹤季,季初国宴,四季属显,日行移宫,北极黑帝,阴盛水昌,黑风吹起,寒觉生愍,御寇行猎,夜长昼短,国昌天赏”。

其所讲的就是,西夏在天气转寒的十月初期,举行国宴庆祝。君主率领文武百官进行狩猎,向贫民赏赐寒衣。这与宋代的风俗颇有相通之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置榷场,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生日与十月一日赐赉之。”西夏与宋签订的合约规定,宋除了每年给西夏十万匹绢、三万斤茶之外,在西夏君主生日和十月一的时候另有赏赐。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宋会要辑稿》中原文应该是“西人最重年节与寒衣”。

直至清代,寒衣节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甚至可以说是“国之大典”。《帝京岁时纪胜》里记载“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其实,这些故事也就姑且一听,把他们当做寒衣节的来源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说孟姜女的故事,流传的版本中还有孟姜女被秦始皇调戏、孟姜女滴血认亲、孟姜女送棉衣等内容。孟姜女的故事本来自《左传》,也不断经过了历朝的加工,以至于人家本来在齐长城下哭,后来又扯上了秦始皇。

寒衣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1.祭奠祖宗: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2.烧寒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以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祈愿亲人在他方世界,无有病痛、身心安宁。

寒衣节,1不说,2要吃,3不做,一起看看

俗话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在民间有很多的说法和讲究。

“1不说”:早清明,晚寒衣”,寒衣节的祭祀不一定非要到墓地,也有很多人会在十字路口进行祭奠,因此一般都是在晚上天黑以后。

寒衣节的晚上出门遇到亲友和邻居,就不要像以往那样直呼别人的名字和问好,一般点头示意就好,因为寒衣节毕竟是“鬼节”,这天晚上见人问好和直呼别人的姓名是不太合适,以及犯忌的一件事。

“2要吃”:面条其一

面条在民间有长长久久和福运绵长的寓意,祝寿和婚宴上都会吃一碗长寿面或喜面,以及出门回来也有预示一帆风顺的“接风面”。

寒衣节也是天气由凉转寒的时候,这个时候来上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可以补充碳水和营养,饱腹感特别强,也有着福运绵长的寓意。

饺子其二

寒衣节吃饺子在北方特别流行,因为进入农历十月北方的天气已经变得寒冷起来,热乎乎的饺子可以帮助身体“贴秋膘”御寒,而且饺子形如元宝,有着美好的寓意,很多地方会用饺子摆供祭祀。

“3不做”:

1.不要夜孤行,尤其是河边

所谓“夜孤行”,顾名思义就是夜晚单独行走。其实,这种风俗最根本的原因是,寒衣节是在农历十月初一,标志着孟冬时节的开始。此时天气变化剧烈,人们在夜间行走容易受风进而感染疾病。因此,人们会选择在寒衣节这一天不出门,避免遭受风寒之患。这也是老祖宗对后人的关爱和呵护,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平安地生活。

不要再河边走,是因为寒衣节这个时节最怕沾凉受寒,夜晚的河边或水塘边湿气和潮气特别重,这个时候河边行走很容易受到湿寒水汽的侵扰。

按照传统的说法,夜晚的河边是阴气最盛的时候,在寒衣节这样的夜晚去河边行走,显然是不太吉利的。

2.不要践踏或者故意毁坟

这里的“毁坟”是指对坟墓内设施的破坏。虽然上坟祭祀的人通常不会故意做出毁坏坟墓的行为,但在不经意间可能会对坟墓造成损坏。比如随意挖掘坟墓周围的土地、忘记填平坟墓上的坑洞、在坟墓周围随地大小便,甚至有人在墓碑上随意刻画,还有去故意拿人家的供果等。

3.不要嬉笑怒骂,尽早归家

寒衣节很多人都在思念先人的悲疼之中,这样的日子里进行娱乐活动显然不合时宜,而且寒衣节的夜晚过晚归家,也会引起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尤其是走夜路踩到冥币和燃烧的纸灰,这也多少显得不吉利。

古人认为逝去的祖先有灵,如果在上坟时态度轻浮、嬉皮笑脸,会被视为不孝。如果互相怒骂、随意呵斥,也会让祖先认为家庭不和睦。这些都是老祖宗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这也是上坟祭祖的人需要遵守的禁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