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集中于某一个人的封建王朝,对于忤逆者的判罚可谓非常严苛。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偶尔会听到满门抄斩、诛三族、夷三族、诛九族之类的处罚,但是这些处罚涉及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呢?难道都是全部杀死,一个不留吗?
满门抄斩
一般我们理解的满门抄斩是家中一人获罪,则将其全家老小一并杀绝,甚至包括家中的下人、佣人等,而且这一家的财产全部查抄后收回国库所有。
这种理解和实际却有偏差:
1)从秦汉到明清,满门抄斩一般都会留下老人和小孩的性命。比如在汉朝,七岁以下的孩子和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会免于被屠杀的命运。当然,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刑法,豁免的年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获罪之人家中女眷一般也会保留下来充当官妓。一些所谓有气节的人,在知悉自己大祸临头的时候,会选择出手斩杀妻女,也是为了她们免遭欺辱。
夷三族与诛三族
首先,夷三族与诛三族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夷,作动词时有消灭、铲除的意思,因此夷三族是指获罪之人的三族,不论男女老幼,全部赶尽杀绝。诛,字面意思为杀戮、夺去生命,诛三族往往屠杀的是成年男子,而且以直系血亲为主,家中女眷则是以充妓、发配、奴役为主。
再者,对于三族的范围在各个朝代中也有不同规定,大致上可以分成3种:
1)指父、子、孙三代人,包含父亲的所有兄弟、自己的所有兄弟以及本人的所有儿子;
2)指父、母、妻三族人,文献中在辈分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波及的范围是这三类中最广的,一般包含族自己一家、母亲娘家、妻子娘家的直系亲属和配偶等
3)指父母、兄弟、妻子三族,自己、自己的兄弟们、妻子娘家等族人。
诛九族
诛九族来自秦朝变法后的夷三族法,目前对于诛九族的范围解释主要有两种:
一是指玄孙、曾孙、孙、子、身、母、王母(指母亲的母亲,口称姥姥、姥娘、外婆等)、曾王母(指姥姥之母,口称太姥姥)、高王母(指姥姥的姥姥,口称老太老姥)。
二是父族四家、母族三家、妻族二家。父族四指的是自己一家(含叔、伯)、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母族三指的是指姥爷一家、姥姥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妻族二指的是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以上凡涉及的人员及亲属全部获罪,其中男性被处死,女性是否被处死在不同的朝代规定不一。这种刑法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古代刑法的尽头,主要针对的也是谋逆、造反这类大案,普通人没有这种待遇。
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文学作品中对于“九族”的表述已经不再局限于亲属之间,而是泛指与获罪之人有关系的所有人。
灭十族
提到“灭十族”,就绕不开大名鼎鼎的方孝孺。作为忠诚于朱允炆的大臣,对朱棣写下“燕贼篡位”四字;虽然诸多大臣出言劝谏,但朱棣哪能惯着他,直接灭了方孝孺十族,八百多人直接被处死。
那么“灭十族”究竟比“诛九族”多了哪一族呢?答案是门生。朱棣靖难成功后肯定要想办法堵住文人的嘴,尤其是那些还忠于朱允炆的文人。方孝孺当然就是其中的代表,而他的门生弟子大多也继承了这种思想,所以一起除去才符合诛杀方孝孺的初衷,否则即便方孝孺被灭了九族,他的门生弟子仍旧在宣扬他的思想,这与无疑会影响朱棣的统治。所以,历史是唯一一个“灭十族”出现了。
1、因为基层太过干燥,导致墙面起泡,要用水把基层打湿,保持好湿润度,再批腻子就不会出现起泡现象了。2、因为批腻子太厚导致的,每次批的腻子厚度不可以超过两毫米,如果施工时要求腻子厚度比较厚,可以多批几遍腻子。墙面起泡什么原因?1、基材问题基材问题主要集中在基材水分太高。一是基材本身质量问题“自带”的含
随着入夏,气温在不断升高。今天以上车,打开空调后,小编的汽车的出风口吹出来一股酸味儿,该怎么办呢?今天京小源教你几个除异味儿的小方法,简单实用。首先,我们需要得知异味儿的来源在哪里?空调异味儿的主要来源一般是空调滤芯和蒸发箱,解决方法当然也是从这两个部位入手。第一、更换空调滤芯,有些车主一两年都不换
笔者有个亲戚,她家就是老人所说的“不太干净”,但她家的经济条件却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还是村里第一个盖别墅的。为何说她家“不太干净”呢?因为他们一家都是做生意的,主要是去市场批发各种水果、蔬菜,还有一些市场紧俏的商品来卖。因为常常都是大半夜就出去批发进货了,而等卖完了都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回到家以后
冷冻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把梨放在超低温下,就有可能用冰箱制作冷冻梨。如果是在北方地区,由于室外自然环境温度普遍较低,将其放在寒冷的室外立即冷冻就足够了,这样也可以减少电力和能源的消耗,而且必要的时间也比较短。就南方地区而言,由于室外自然环境温度相对较高,不可能达到零下几十度的温度,所以如果你想干燥
煲汤、熬中药为什么都要用砂锅呢?、首先,砂锅、瓦罐锅底导热十分均匀,煮起来火力比较缓和,而且整个锅保温性比较强,水分蒸发量比较小,有利于不耐热成分的保存,在熬中药时药剂成分保留比较全面。其次,很多食材药材是含鞣质、有机酸等,如果用铁锅熬制,它们就会和铁锅中的铁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变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